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格列美脲)100例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80例,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餐后胰岛素(PINS)水平及各项身体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6.85±1.43)mmol/L、2hPG(9.57±2.23)mmol/L及HbAlc(7.14±0.52)%均较治疗前的(10.42±1.69)mmol/L、(15.35±2.78)mmol/L及(8.92±1.36)%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FPG(6.98±1.85)mmol/L、2 h PG(9.31±2.54)mmol/L及HbAlc(77.02±0.36)%均较治疗前的(9.56±2.73)mmol/L、(14.62±3.69)mmol/L及(8.78±2.84)%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为(9.18±5.64)mU/L较治疗前的(16.53±6.79)mU/L下降(P<0.05),对照治疗后FINS为(13.23±7.62)mU/L较治疗前的(18.57±6.4)mU/L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两组PINS治疗后为(45.27±10.63)mU/L、(40.28±16.74)mU/L均较治疗前的(29.84±9.12)mU/L、(28.55±11.93)mU/L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4.0%与8.7%)。结论格列美脲在降低血糖方面与二甲双胍疗效相仿,同时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