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区生物量模型——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区生物量模型——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摘要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数(VI)差异性,分别选取了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AS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RSR(简化比率植被指数)5种植被指数,与同期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面实测地上生物量做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及3种非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而言,地上生物量与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均呈现出显著相关,但地上生物量与后4种植被指数是正相关,与RVI为负相关;利用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监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充分说明利用植被指数检测典型草原生物量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NDVI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大于其它4类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说明NDVI-生物量模型优于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 模型,其模拟地表生物量的效果好;对于TM影像来说,植被生物量的线性模型与3种非线性模型(三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对数模型)都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效果,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三次多项式生物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再次是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对数模型.通过NDVI-生物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锡林浩特草原的生物量,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这与研究区的地形、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第1期|23-31|共9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学;
  •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典型草原; 地上生物量; 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