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治疗,振动频率为(6±3)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检测并记录被动牵伸患者偏瘫侧肢体时肱二头肌及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肌电图均方根值(RMS);采用肩、肘、腕关节主动运动范围(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MAS、A-ROM、RM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肘、腕MAS评分[分别为(1.40±0.54)分、(1.43±0.56)分、(1.47±0.40)分]、A-ROM[分别为(62.13±22.34)°、(48.60±18.50)°、(45.20±17.76)°]、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RMS[分别为(14.18±5.63)μV、(100.24±20.52)μV、(78.72±22.50)μV、(84.05±21.64)μV]、FMA及MBI评分[分别为(26.20±6.44)分、(43.87±8.8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疗法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伸肌兴奋性,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