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流行病学变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共收治患儿42187例,确诊IFI102例,纳入分析。本院于2012年1月1日开始,NICU病区设置细化,同时对高危患儿给予静脉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故将数据分为2个阶段,即研究早期(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研究后期(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回顾患儿病历资料,比较不同阶段收治患儿特征、IFI发生率以及病原学和培养阳性真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FI发生率为2.42‰(102/42 187)。IFI患儿中早产儿占73.5%(75/102),低出生体重儿占75.5%(77/102)。研究后期IFI发生率低于研究早期[1.8‰(48/26 046)与3.3‰(54/16 141),x~2=9.329,P<0.01]。研究后期胎龄<28、≥28<32、≥32<37周早产儿IFI发生率均较研究早期下降[10.6‰(3/284)与76.9‰(9/117),x~2=12.569;6.1‰(13/2 134)与21.9‰(28/1 277),x~2=16.868;1.4‰(12/8 706)与1.9‰(10/5 256),x~2=7.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02例IFI患儿共培养出103株真菌,1例患儿先后培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罗伦特隐球菌。103株真菌中前3位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1.5%(53/10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4.3%(25/103)]和光滑假丝酵母菌[8.7%(9/103)]。研究后期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比例高于研究早期[63.3%(31/49)与40.7%(22/54),x~2=5.218;18.4%(9/49)与0.0%(0/54),x~2=10.868],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比例低于研究早期[12.2%(6/49)与35.2%(19/54),x~2=7.355](P值均<0.05)。仅研究早期的1株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余102株真菌未发现耐药。结论小胎龄、低体重早产儿仍是IF1发病的主要群体,但其IFI发生率近年呈下降趋势。在NICU高危群体中常规预防性给予氟康唑也许可预防IFI且并未引起耐药率升高。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FI的首要病原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