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一例的诊治及基因突变分析

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一例的诊治及基因突变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二氢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症的临床诊治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1)归纳、总结临床症状、体征,血苯丙氨酸(Phe)浓度;(2)进行 Phe(100 mg/kg)+四氢生物蝶呤(BH4)(20 mg/kg)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及红细胞 DHPR 测定;(3)进行 DHPR 基因 QDPR 突变检测;(4)采用 BH4、神经递质前质等治疗,随访疗效。结果 (1)患儿男,生后5个月出现抬头困难、头发黄、抽搐、肌张力低下。生后1岁6个月 Phe 600 μmol/L;(2)负荷试验前血 Phe 浓度476 μmol/L,Phe 负荷3 h上升至1355 μmol/L,BH4负荷24 h 血 Phe 浓度缓慢降至610 μmol/L;(3)尿新蝶呤2.92 mmol/mol 肌酐,生物蝶呤7.44 mmol/mol 肌酐,生物蝶呤百分比71.79%;(4)DHPR 活性(0.27~0.51)nmol/(min·5 mm disc),为正常对照的6.11%~10.60%,诊断为 DHPR 缺乏症;(5)患儿 QDPR 基因突变类型为 c.515C>T 及 c.661C>T,c.515C>T 突变未见报道;(6)患儿普食下接受 BH4(10~20)mg/(kg·d)或联合少量无 Phe 奶粉、神经递质前质 L-DOPD(3~5)mg/(kg·d)(联合 carbidopa)、5羟色氨酸(3~5)mg/(kg·d)及叶酸15 mg/d 治疗。治疗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抽搐停止、会扶走,血Phe 60 μmol/L。结论 (1)DHPR 缺乏症具有肌张力低下等 BH4缺乏症共同特点;(2)BH4负荷后血Phe 浓度下降缓慢;尿生物蝶呤增高,DHPR 活性低下是确诊依据;(3)c.515C>T(P172L)是 QDPR 基因新的致病突变;(4)神经递质前质、叶酸及大剂量 BH4(或联合无 Phe 奶粉)治疗疗效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