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下颈椎三柱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颈椎三柱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AP)、前后路联合固定(CAP)在下颈椎三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方法 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其完整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骨后依次行ATPS、AP、CAP固定,测量3种内固定技术下的ROM,将结果标准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P组前屈(119.68%±8.34%)、后伸(119.63% ±6.74%)、左侧弯(115.20%±7.91%)、右侧弯(117.47%±7.81%)、左旋转(120.67%±5.99%)、右旋转(112.35%±8.42%)ROM标准化数值明显大于完整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PS组和CAP组各方向ROM标准化数值明显小于完整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S组的前屈ROM标准化数值87.48%±5.31%大于CAP组的69.60%±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S组后伸(65.53%±4.36%)、左侧弯(82.13%±2.85%)、右侧弯(81.78%±3.42%)、左旋转(83.20%±2.30%)、右旋转(83.03%±1.30%)的ROM标准化数值与CAP组((67.17%±3.10%、82.30%±4.69%、81.27% ±2.79%、82.95%±2.40%、83.60%±6.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PS的初始稳定性优于AP,和CAP相近,可以为下颈椎三柱损伤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