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ATG-F单次大剂量与多次低剂量给药应用于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TG-F单次大剂量与多次低剂量给药应用于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摘要

目的对比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单次大剂量与多次低剂量给药在肾移植受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在19家移植中心入组280例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2组:(1)单次大剂量给药组(SD组):138例,术中移植肾恢复血流灌注前,单次静脉输注ATG-F 7~9 mg/kg;(2)多次低剂量给药组(MD组):142例,术中移植肾恢复血流灌注前、术后1~4 d,静脉输注ATG-F 2 mg·kg-1·d-1。除ATG-F诱导之外,所有受者均采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访视点分别为术后第1、3、7、14、30、90、180、270、365天。根据治疗失败率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非劣效性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治疗失败率,次要疗效指标为三种亚型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以及各时点血肌酐(SCr)水平。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血液学检查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D组和MD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17.24%和23.08%,非劣效检验证实SD组治疗失败率不劣于MD组。AR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SD组AR发生率非劣于MD组(12.07%和21.37%)。SD组和MD组术后1年DGF发生率分别为12.07%和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1);两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6.55%和98.29%(P=0.6714),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4.83%和98.29%(P=0.2750),以及两组间各时点SC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关注的不良反应中以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血液学检查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SD组和M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术后1 d大量减少,分别在术后1和3个月恢复至给药前水平,未见严重粒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ATGOF单次大剂量给药的有效性不劣于多次低剂量给药方式,且两组安全性相当。单次大剂量用药更方便、更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