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肿瘤杂志 》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量化指标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量化指标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IVIM)量化指标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氩氦刀治疗的NSCLC患者,根据穿刺活检和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残留组(21例)和无残留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和1个月时的IVIM量化指标综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DC)、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fADC)及TIC类型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量化指标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界值。计算TIC类型作为诊断标准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IVIM量化指标联合TIC类型对病灶残留早期诊断的效力,并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 d和1个月时,残留组和无残留组间ADC、sADC和ff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sADC和ffADC诊断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的效果较好。治疗后7 d时,sADC和ffADC诊断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的AUC分别为0.861和0.895,灵敏度分别为81.0%和90.5%,特异度分别为77.2%和73.4%。治疗后1个月时,AUC分别为0.836和0.883,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76.2%,特异度分别为58.2%和89.9%。以Ⅱ+Ⅲ型TIC为局部病灶残留诊断标准的诊断效果最好,治疗后7 d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和58.2%,治疗后1个月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2.0%。治疗后7 d时,IVIM指标联合TIC类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和85.7%;治疗后1个月时,IVIM指标联合TIC类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和90.5%。IVIM量化指标联合TIC类型的诊断性能优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结论应用IVIM量化指标结合TIC类型可以对NSCLC氩氦刀治疗后的病灶残留进行早期精确诊断,效果优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