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胎儿的结局及其影像学随访的结果

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胎儿的结局及其影像学随访的结果

         

摘要

目的探讨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M)胎儿出生后的临床结局及分析其出生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就诊、产前超声诊断为IVM(即侧脑室扩张但不伴有其他结构异常)胎儿的单胎孕妇161例, 其中胎儿轻度IVM者116例(72.0%), 中度IVM者45例(28.0%), 分析其产前超声检查、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 并对其在出生后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系统测定(NBNA)量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分, 结合患儿出生后MRI检查的结果, 综合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情况。结果 (1)分娩前超声检查:80.1%(129/161)的IVM胎儿在分娩前侧脑室扩张消失, 26例(16.1%, 26/161)胎儿的侧脑室宽度维持稳定, 6例(3.7%, 6/161)胎儿的侧脑室宽度扩张持续进展。(2)出生后MRI检查:83例(51.6%, 83/161)新生儿行头颅MRI检查。8例(9.6%, 8/83)新生儿的侧脑室扩张, 其中3例(3.6%, 3/83)检查出在胎儿期未被超声检查发现的结构异常(包括1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 2例为脑白质发育异常), 新发现其他结构异常的检出率为3/8。(3)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量表评估:79例(49.1%, 79/161)IVM胎儿出生后进行了神经系统发育量表评分, 其中7例(8.9%, 7/79)NBNA量表、6例(7.6%, 6/79)BSID-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及3例(3.8%, 3/79)BSID-智力发育指数(MDI)的评分低下;轻、中度IVM者的NBNA及BSID评分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NA:χ2=2.042, P=0.210;BSID-PDI:χ2=-1.359, P=0.174;BSID-MDI:χ2=-1.205, P=0.228)。随访9例(11.4%, 9/79)BSID评分低下者, 发现其中6例为宫内侧脑室扩张稳定, 且出生后行超声和MRI检查其侧脑室宽度正常。结论大部分IVM胎儿的预后良好, 但也存在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风险, 其出生后应行MRI复查, 应注重影像学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