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施加极低频电磁场的神经保护作用

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施加极低频电磁场的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

目的 观察极低频电磁场照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的影响。方法 4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TBI组、电磁场早期照射组、电磁场晚期照射组、电磁场早期晚期联合照射组,每组90只。后4组大鼠应用连接侧向液压打击(LFP)设备制作TBI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施行同样操作,但不连接LFP设备。电磁场早期照射组、电磁场晚期照射组大鼠分别于TBI后6 h、60 d接受电磁场照射,连续15 d;电磁场早期晚期联合照射组于TBI后6 h、60 d接受2次连续15 d的电磁场照射。在TBI后4 h、15 d和75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检测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EB)含量和脑水含量;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TBI后4 h、15 d和75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I组、电磁场早期照射组、电磁场晚期照射组、电磁场早期晚期联合照射组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数、HIF-1α蛋白表达量、登上逃生平台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后15 d,电磁场早期照射组、电磁场早期晚期联合照射组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数、HIF-1α蛋白表达量、登上逃生平台的时间、EB含量和脑水含量低于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后75 d,电磁场早期照射组、电磁场晚期照射组、电磁场早期晚期联合照射组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数、HIF-1α蛋白表达量、登上逃生平台的时间低于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I后早期和晚期均推荐行极低频电磁场照射,而且照射时间应尽可能延长,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