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MSCs)或巨噬细胞(Mφ)能否发生融合,并鉴定融合细胞的相关表型。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胶质瘤干细胞株SU4-RFP和源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Balb/c裸小鼠BMSCs和Mφ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U4-RF与BMSCs、Mφ间的融合,分别命名为F-BMSCs、F-Mφ,单克隆高增殖力的RFP/EGFP双阳性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SU4-RFP、F-BMSCs、F-Mφ和BMSCs中RFP、EGF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U4-RFP、BMSCs、Mφ和F-BMSCs、F-Mφ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SU4-RFP、BMSCs、F-BMSCs有丝分裂相的染色体形态;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F-BMSCs、F-Mφ、SU4-RFP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融合细胞表达红、绿2种荧光。FISH、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F-BMSCs、F-Mφ共表达RFP、EGFP2种基因和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U4-RFP细胞仅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BMSCs仅CDl05和CD44表达强阳性,Mφ细胞仅CD68表达阳性;F-BMSCs共表达Nestin和CD105、CD44,F-Mφ共表达Nestin和CD68。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F-BMSCs的染色体核型中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同时可见少量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F-BMSCs、F-Mφ的克隆形成率高于SU4-R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生长速度高于SU4-RFP;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穿膜细胞数(429.4±17.9、421.6±14.6)高于SU4-RFP(21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可与宿主BMSCs或Mφ自发融合,且融合后细胞恶性程度更高,提示其可能为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