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思路探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思路探讨

             

摘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由上消化道疾病所致,最常见原因是溃疡病。其次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黏膜脱垂、胃癌及其他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食管癌、十二指肠憩室或十二指肠炎、胆道出血及胃动脉硬化出血等。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如各类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水杨酸制剂、激素类药物以及保泰松等,均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加重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首要的问题是对出血的估计,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和有无再出血的危险以及有无手术指征。1出血部位和性质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是呕血和黑便以及由于大量出血而引起的全身症状。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时常以黑便为主,而幽门以上出血则引起呕血,并伴有黑便,量小时可不引起呕血。十二指肠出血量较多时,部分血反流至胃内,亦可引起呕血。胃管内抽取物,如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物或潜血实验阳性可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有尿素氮升高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在胃或肠道内停留的时间。2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通过认真了解病史,进行细致的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诊断出出血病因包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