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鉴别兔良、恶性淋巴结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鉴别兔良、恶性淋巴结

         

摘要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良性组,共10个淋巴结)及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恶性组,共16个淋巴结).对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由2名医师以3种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量肌肉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的可重复性.测量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及淋巴结对侧股四头肌的ADC值,计算良性淋巴结/肌肉及恶性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体素大小的ROI下测量肌肉的ADC值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良、恶性组淋巴结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用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4.00%;利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AUC为0.97,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92.00%.结论 当ROI大小选择合适时,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显示出较好的可重复性.较之ADC值,利用rADC值可更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