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传染病杂志》 >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不同时期分离的R5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分离并培养HIV-1,用表达CD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或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辅助受体的利用和感染性,从而判断所分离毒株的CCR5嗜型(R5型毒株);使用2 ng P24病毒量感染正常人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第1、3、5、7、10、15天的HIV-1 P24抗原,反映病毒复制能力;采用HIV-1核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病毒载量。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HIV-1B′亚型感染者22例,其中CD4+细胞>0.2×10~9/L和CD4+细胞≤0.2×10~9/L各11例;所分离的病毒仅利用CCR5辅助受体,均为R5型毒株,感染性的结果显示,来自CD4+细胞≤0.2×10~9/L的11株R5毒株的感染性为(7.392 7±4.584 2)%,而CD4+细胞>0.2×10~9/L的为(2.613 6±1.61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P<0.05);两组病毒复制滴度在第7天开始明显上升,培养第7、10、15天,两组病毒复制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1、2.509和2.260;P<0.05),CD4+细胞≤0.2×10~9/L的R5毒株的复制能力较CD4+细胞>0.2×10~9/L的明显增强;CD4+细胞≤0.2×10~9/L R5型毒株的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为(5.606 8±0.815 1)拷贝/mL,CD4+细胞>0.2×10~9/L的为(4.729 8±0.431 6)拷贝/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结论疾病进展过程中,即使病毒的辅助受体利用未从CCR5转变为CXCR4,但病毒的感染性和复制能力已有明显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