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核心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核心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血清ALT、HBV DNA、HBsAg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HBV特异性CTL频率的消长在病毒清除以及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AHB、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结果分为两组:HLA-A0201阳性患者作为HBV特异性CTL检测组、HLA-A0201阴性患者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照组。用HLA-A0201限制性表位HBcAg18~27五聚体复合物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动态定量检测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TL频率和T、B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和NKT淋巴细胞;以速率法检测血清AL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或中位数(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两种计量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HB患者入院第1、2、3周外周血HBcAg表位特异性CTL频率分别为2.11%(0.20%~3.64%)、3.56%(1.05%~5.91%)、2.03%(0.33%~3.58%),高于入院第4、5、6周的0.99%(0.12%~2.16%)、0.29%(0.05%~0.76%)、0.39%(0.05%~0.46%),也显著高于CHB的0.11%(0.06%~0.29%),z值分别为-3.258,-4.041,-3.259,P值均<0.01。AHB患者HBcAg表位特异性CTL峰值延迟于血清HBV DNA、HBsAg和ALT等指标的峰值;在AHB患者中,HBcAg表位特异性CTL高频率患者的血清HBsAg消失时间早于CTL频率较低的患者[(1.75±1.04)周与(4.33±3.51)周,t=-2.018,P<0.05]。CD3+CD8+T淋巴细胞频率的峰值出现在入院后第2周,并与HBcAg表位特异性CTL峰值相重叠,两者动态变化规律呈相关性(r=0.420,P<0.01)。AHB患者早期外周血NK、NK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CHB患者,但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A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变化与HBcAg特异性CTL动态变化呈负相关(r=-0.435,P<0.01)。结论急性HBV感染者高频率的HBcAg表位特异性CTL与HBsAg的更早消失有密切关系,动态监测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CTL频率变化,可以作为预测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参考指标;AHB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间接反应AHB患者体内HBcAg特异性CTL频率的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