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以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环孢素A(CsA)预处理组(C组)、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和苍术苷+异丙酚预处理组(A+P组)。采用Nauta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热缺血60 min后开放动脉夹,再灌注120 min。P组于肝缺血前30 min经股静脉泵注异丙酚12 mg/(kg·h)至缺血末。CsA组于肝缺血前20 min经股静脉注射CsA 2 mg/kg。A+P组给予异丙酚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射苍术苷20μmol/kg,然后行异丙酚预处理,再行I/R。各实验组于再灌注末处死大鼠,抽取肝上下腔静脉血,收集肝左叶相同部位肝脏缺血组织待用。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A+P组ALT、AST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肝细胞胞质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肝细胞胞质p-GSK-3βSer~9表达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P组和C组ALT、AST血清水平明显降低、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加;肝细胞胞质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肝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肝细胞胞质p-CSK-3βSer~9表达明显升高。P组和C组两者ALT、AST、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肝细胞凋亡、肝细胞胞质Caspase-3和p-GSK-3βSer~9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增加p-GSK-3βSer~9、抑制肝细胞MPTP开放、减轻肝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