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基于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的一次雷暴云内电荷结构观测研究

基于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的一次雷暴云内电荷结构观测研究

     

摘要

本文自主研制性能稳定的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并结合气象探空仪等构建了雷暴电场-气象综合探空系统,实现了雷暴云内三维电场及温度、湿度的同步测量.2019 年夏季对华北平原地区雷暴开展穿云观测,并结合地面大气电场、雷达回波、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动力场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首次给出该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和电荷结构分布特征.对2019 年8 月7 日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电场探空发现,在雷暴减弱阶段,其弱回波区内存在5 个极性交替的电荷区:4.4~5 .6 km之间的上部正电荷区(0 °C附近)、3 .6~4.4 km之间的中部负电荷区和1 .0~3 .6 km之间的下部正电荷区,此外在 1 km 下方有一个负极性电荷区,雷暴云顶附近5 .7~6 .9 km之间为一个弱负极性屏蔽电荷区.其中,中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区由多个不同强度、不同厚度的电荷层构成.此外,电场探空系统在中部负电荷区高度范围内经历的上升—下沉—再次上升的往返探空数据表明,雷暴云内动力环境复杂,电荷结构分布相似但又有所差异,反映了实际雷暴云内电荷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著录项

  •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第4期|1155-1166|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北京 10008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大气物理学;
  • 关键词

    雷暴云; 电荷结构; 电场廓线; 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 华北平原地区;

  • 入库时间 2023-07-25 10:47:1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