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急诊ICU 2014年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9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以持续脉搏轮廓波形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入院即刻及第7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及E/E’比值。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确定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表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CI[(4.30±0.71)L/(min·m~2)与(4.52±0.91)]L/(min·m~2)和SVRI[(1 477±297)dyn·s·cm-5·m~2与(1 488±233)]dyn·s·cm-5·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第7天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SVRI[(2 044±266)dyn·s·cm-5·m~2与(3 201±329)dyn·s·cm-5·m~2]均显著高于第1天;CI[(3.88±0.51)L/(min·m~2)与2.52±0.87)L/(min·m~2)]均显著低于第1天(均P<0.05)。但死亡组患者CI显著低于生存组,SVRI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入院第1天LVEF[(69.1±12.5)%与(69.5±11.2)%]及E/E’(8.43±0.59)与(8.89±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 d后,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LVEF显著降低[(64.4±16.3)%与(54.4±17.6)%],E/E’显著升高(8.73±0.67)与(9.97±0.55)。Logistic回归显示,APACHEⅡ评分(OR=1.667,95%CI:1.322~1.863,P=0.001)、LVEF(OR=0.809,95%CI:0.612~0.912,P=0.001)和E/E’(OR=1.219,95%CI:1.030~1.501,P=0.006)是预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同时存在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并且是预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