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摘要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部位>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千粒重>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9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成都61006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油菜籽(芸薹);
  • 关键词

    投影寻踪; 油菜产量预测; 产量因素; 高维数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