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消化外科》 >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 女66例;年龄为(55±16)岁, 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 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 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 血管增粗, 走行紊乱, 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 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局灶浸润肌壁癌变, 3, 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 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 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 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 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 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 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 病灶质软, 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 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 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 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管颈部狭窄, 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 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 胆总管下端稍狭窄, 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 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 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 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 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