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消化外科》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行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1例,女32例;年龄为(64±8)岁,年龄范围为43~84岁。根据肝门部胆管癌不同术前分型及术中探查情况施行相应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2)肿瘤分型和分期以及分化程度:①肿瘤分型和分期;②肿瘤分化程度。(3)随访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分析。(5)亚组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手术治疗情况:9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6例行胆管内引流或外引流;3例行剖腹探查术及术中活组织检查。(2)肿瘤分型和分期以及分化程度,①肿瘤分型和分期:9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Ⅰ型26例,Ⅱ型22例,Ⅲa型9例,Ⅲb型18例,Ⅳ型18例;TNM分期为Ⅰ期7例,Ⅱ期34例,Ⅲ期22例,Ⅳ期30例;Mayo Clinic分期为1期20例,2期19例,3期51例,4期3例。②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93例患者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分化程度中,高、中、低、黏液腺癌及乳头状腺癌分别为16、35、37、4、1例。(3)随访情况: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93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1.4±2.1)个月。患者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2%、34.9%、17.1%。(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术前CA24-2水平、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TNM分期、Mayo Clini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相关(χ2=6.321,7.357,6.590,22.088,11.173,22.914,23.326,25.966,39.512,P&0.05)。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手术方式、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比值比=1.002,1.001,2.690,2.626,0.420,95%可信区间为1.000~1.004,1.000~1.002,1.474~4.910,1.333~5.134,0.206~0.854,P&0.05)。(5)亚组分析:93例患者中,5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8.0±2.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3%、57.5%、25.7%;2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为(14.0±2.4)个月和60.9%、13.0%、0;19例行胆道引流或开腹探查术为(8.0±2.9)个月和31.6%、7.9%、0。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情况分别与姑息性切除术、胆道引流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9,18.343,P&0.05);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生存情况与胆道引流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3,P&0.05)。35例血管被肿瘤侵犯的患者中,18例单纯侵犯门静脉总体生存时间为(7.0±2.0)个月,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4.5%、7.3%、0;8例单纯侵犯肝动脉总体生存时间为(10.0±2.1)个月,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8.8%、18.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5,P&0.05)。结论 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手术方式、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与其他外科治疗比较更能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