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癌症》 >温热化疗对胃、结肠癌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温热化疗对胃、结肠癌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尚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依据,所设参数不统一,使研究缺乏可比性。本研究探讨温热化疗对胃、结肠癌细胞的体外作用,系统探讨温热化疗的影响因素。方法:MTS-PMS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温热化疗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MMC)、顺铂(cisplatin,DD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对MGC-803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具有较强的温度依赖关系,其作用在41℃~45℃温度区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强,45℃时,对MGC-80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1.7%、79.2%、88.7%、94.7%,对HCT-116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6.4%、78.7%、77.8%、91.7%,与不加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HP在各个温度点的杀伤作用均高于其它3种常用温热化疗药物(P<0.01)。药物对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关系,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药物杀伤作用增强;其中,43℃时药物作用在90min后逐渐进入平台期,此时4种药物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8.2%、72.8%、76.2%、92.3%。5-FU、MMC、DDP45℃作用45min强于43℃作用90min。THP在确定温度的各个时点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它受试药物(P<0.01)。显微镜观察表明,单纯温热和温热化疗协同均有一定的细胞杀伤作用,而热化疗组出现大量的死亡细胞。结论:DDP、MMC在43℃~45℃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肿瘤杀伤效果,考虑到临床的实际条件,处理时间以60min为宜。与5-FU、DDP、MMC相比,THP对胃、结肠癌细胞具有更好的温热协同效应和肿瘤杀伤效果,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