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癌症》 >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摘要

背景与目的:肝移植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措施,凝血功能改变是其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旨在为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31例患者资料,比较患者肝移植术前、术中无肝期、术后1周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 nalnormalized ratio,IN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同时分别根据肝硬化程度和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凝血指标术前总体水平大致正常。术中无肝期及术后大部分天数中6项指标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和INR的升高以及Fib和PLT的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T(19.51±3.78)svs(14.16±1.46)s;APTT(77.01±30.51)svs(40.19±4.11)s;TT(27.50±15.10)svs(19.46±3.05)s;INR(1.61±0.37)vs(1.11±0.16);Fib(1.73±0.70)g/Lvs(3.38±1.00)g/L;PLT(108±60)×109/Lvs(184±108)×109/L,所有指标P<0.01]。在术后1周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其中APTT低于术前观察值,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2.05±6.50)svs(40.19±4.11)s,P<0.01),这些指标的改变多发生在术后第1~2d。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术后1周两者的观察值与术前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Fib(2.13±0.53)g/Lvs(3.38±1.00)g/L,P<0.01;PLT(145±90)×109/Lvs(184±108)×109/L,P<0.05],但其值已处在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内。在肝硬化和Child-Pugh评分分组分析中,肝硬化中重度组及child-pugh水平B组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状态更为明显,但多集中在术前到术后1~2d。结论:局部晚期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其凝血功能存在着由低凝向高凝或正常凝血状态渐变的趋势,术中无肝期、术日及术后1~2d要预防出血,而术后1周左右要重点预防血栓形成。肝硬化程度及child-pugh水平分级对于评价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有一定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