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摘要

背景: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有时需要进行长节段固定融合,在获得稳定的同时,可能带来固定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目的:回顾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病例,对PJK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后的处理、预防方法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患者117例,最终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0%),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随访时间、骨密度、体重指数、固定节段等。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行X线检查,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矢状轴(SVA)、近端交界角(PJA)、脊柱整体力线(G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发生PJK的患者记录Hart-ISSG PJKSS量表得分。结果:远端固定到S1的患者以及近端固定到胸腰段的患者PJK发生比例更高。PJK组术前LL、SS较非PJK组更小,术前SVA、PI-LL、GSA较非PJK组更大。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发生PJK(32.9%,27/82),其中9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远端固定椎应尽量选择L5及L5近端,而近端固定椎尽可能避开胸腰段。对于术前矢状位失衡明显的患者应重视矢状位平衡的恢复,Hart-ISSG PJKSS量表对PJK患者翻修手术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