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

         

摘要

背景:多孔钽棒植入已成为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ANFH)保存关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同时一些相关因素也会影响术后疗效。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ANFH的中期生存数据,并确定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进行的前瞻性、连续性接受钽棒植入治疗的SteinbergⅠ、Ⅱ期ANFH患者42例(52髋)作为多孔钽棒组;将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进行的回顾性、连续性髓芯减压打压植入人工骨填充颗粒的SteinbergⅠ、Ⅱ期ANFH患者36例(49髋)作为复合人工骨材料组。记录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单双侧发病、相关慢性系统性疾病、Steinberg分期、术前Harris评分、伴有股骨头骨髓水肿和骨坏死病灶大小等。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累计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孔钽棒组患者平均随访(48.2±4.5)个月(38-62个月),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患者平均随访(71.6±5.1)个月(67-85个月)。末次随访时,多孔钽棒组Harris评分为(84.18±2.35)分,复合人工骨材料组Harris评分为(76.34±2.67)分,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多孔钽棒组提高(26.2±2.5)分,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提高(17.3±3.6)分,与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比较,多孔钽棒组提高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P=0.04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随访62个月时,多孔钽棒组髋关节累计生存率为74.1%±9.5%,显著高于复合人工骨材料组髋关节的49.9%±10.8%(χ^2=3.912,P=0.048)。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股骨头骨髓水肿(RR=7.090,P=0.003)、皮质激素使用(RR=3.599,P=0.007)、多孔钽棒植入(RR=0.306,P=0.012)为ANFH转归至THA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髓芯减压结合多孔钽棒植入治疗SteinbergⅠ、Ⅱ期ANFH可显著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高髋关节生存率。对于未使用皮质激素,尤其是未伴有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早中期ANFH,髓芯减压结合多孔钽棒植入可使髋关节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并能延迟或阻止THA的转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