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 >正地闪和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对比

正地闪和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对比

         

摘要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 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 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 ms、55.4 ms、56.0 ms、8.8μs和111.0μs,几何平均值为3.7 ms、35.6ms、36.5 ms、7.4 μs和98.2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 ms、75.6 ms、77.3 ms、11.5 μs和297.3μs,几何平均值为3.0 ms、57.8 ms、60.0 ms、10.0μs和217.9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 Intermediate Leader,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 |2014年第1期|21-31|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地闪; 预击穿脉冲; PB/RS; BIL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