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 >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

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

         

摘要

利用2007年冬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包括能见度仪、雨滴谱仪、雾滴谱仪、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WPS)观测资料,并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的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南京2007年12月的六次雨雾过程主要是受天气系统的影响,以雨中雾为主,最低能见度均大于250 m.雨雾多出现在偏东气流的作用下,南京地区先发生弱降水,空气近饱和,随后受到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水汽凝结,雾形成.(2)雨雾发生前贴地层多有逆温,雨雾过程中2m高度与地表温度差由正转为负,逆温消失.但900hPa以下,雨雾发生前和过程中,都少有逆温层,雨雾结束后均无逆温结构.雨雾前中低层有云,云状为高积云Ac或高层云As及层积云Sc或碎雨云Fn,低云高0.3~2.5 km,雨雾过程中,600hPa以下都是饱和层,多伴有Fn,低云高度明显下降,雨雾过后,近饱和层仍然有可能存在.雨雾前900hPa附近有明显的风切变.(3)雨雾形成初期,大粒子(粒子直径D≥10μm)和小粒子(1μm<D< 10 μn)数浓度均有明显增加.南京冬季雨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湿清除,主要是核模态气溶胶粒子的核化过程.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减少程度与风向和风速密切相关,在较大的北风作用下,气溶胶粒子浓度明显减少.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 |2015年第1期|47-58|共12页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天津市气象局气象台,天津30007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汽、凝结和降水;
  • 关键词

    雨雾; 宏微观结构; 演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