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冠状动脉造影追踪观察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追踪观察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中远期变化特点,为此类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12例急性期合并GCAA的KD患儿[男10例,女2例;发病年龄l~10(4.05-I-2.50)岁]进行2~10年追踪观察,分析该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特点。结果本组患儿除2例急性期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发右冠状动脉巨大瘤外,其余10例均为双侧多发冠状动脉瘤。随访CAG发现8例出现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3例,多节段局域性狭窄4例,右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1例。本组9例冠状动脉瘤经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4例左前降支瘤远端血流充盈明显减慢。仅1例患儿(1/12)CAG见双侧冠状动脉瘤回缩至轻度扩张,未见狭窄及其他改变。本组12例患儿随访2~10年,均无自觉症状,活动未受限。静息心电图1例发现病理Q波,其余11例结果正常。静息心电图正常的11例患儿行药物负荷心电图检查仅1例出现多导联s—T段下移及T波低平;与同期CAG比较,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患儿冠状动脉近段形态改变,5例发现可疑室壁运动异常,但对观察冠状动脉中、远段狭窄欠敏感;对4例冠状动脉闭塞并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超声观察均未能提示。结论KD引起的GCAA损害可在急性期后长期存在。表现为GCAA持续存在、回缩、冠状动脉闭塞、局部狭窄及血管再形成等。本病缺乏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KD后遗症期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损害检查欠敏感,CAG对本病的追踪观察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