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 >心血管病学新进展--来自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报道

心血管病学新进展--来自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报道

             

摘要

@@ 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11月25~29日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将过去每5年召开1次改为每2年召开1次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20世纪的最后一次盛会.尽管这次会议距上次会议仅有2年的时间,但会议报道所反映出的我国在心血管病方面的进展却是令人可喜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rn流行病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势态,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的发展趋势及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研究的重要方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所组织的"九@五”课题对过去20年9组人群的危险因素的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过去20年成年人群的体重指数、超重率、血清胆固醇水平男女均显著提高,提示我国人群低体重指数、低血清胆固醇的特点已在改变,高血压的水平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前10年显著升高,后10年稍有下降,吸烟率虽逐步有所下降,但在男性仍在60%以上.广州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对该地区35~59岁的自然人群分别于1983~1984年和1993~1994年进行了血压及吸烟率的调查,发现10年间收缩压升高了5.4~6.4 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升高了2.3~4.0 mmHg,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人群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体重指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还就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粗,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水平呈进行性升高,如腰围在80 cm以上,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敏感性为72.6%,特异性为60%.北京安贞医院对11个省市队列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男女二性LDL-C的均值分别为2.65 mmol/L和2.70 mmol/L,南北方无差别,但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LDL-C在2.60 mmol/L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已明显升高,57.3%~67.9%的病例发生在目前建议的"理想水平”或"合适范围”.LDL-C升高同时合并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者,冠心病的发病率男女分别增加3倍和2倍.COX回归显示,LDL-C每升高1 mmol/L可使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35%,缺血性脑卒中增加33%.研究资料还显示,总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与出血性脑卒中呈"U”型相关.69%的个体具有1项以上的危险因素,个体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成倍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3种危险因素聚集预测冠心病的作用最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聚集预测脑卒中的作用最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汉中心血管病研究所对血压偏高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补钾补钙的一级预防的结果表明,补钾补钙后血压下降了5.9/2.8mmHg,单纯限盐组血压下降了5.8/2.8mmHg,而同时期对照组血压反而升高了1.3/2.3 mmHg,盐敏感者补钾补钙血压下降得更为明显.另一项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是对北京房山农村人群进行的为期10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结果显示1991~1999年干预区人群血压、吸烟率和饮酒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血脂水平呈上升趋势,提示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健康宣教对控制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生是有效的.血脂的控制不令人满意,研究显示我国高脂血症控制的总达标率仅为24%,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要求相去甚远.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 作者

    吴永健;

  •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心脏疾病;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