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药业》 >川贝母药理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川贝母药理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贝母药理作用机制及可能适用的临床病症.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SMSP)获取川贝母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及药物相似性(DL)≥0.18为标准,鉴定潜在活性成分;采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转换;采用DAVID 6.8数据库和Cytoscape 3.5.1软件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等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采用String 10.0数据库对获得的活性成分构建川贝母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结果 筛选出川贝母活性成分13种,包括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β-谷甾醇、谷甾醇、贝母辛碱、环贝母碱等,靶点转换获得40个靶蛋白,GO分析获得显著富集(P<0.05)的生物过程(BP)60条、细胞组分(CC)26条、分子功能(MF)42条;KEGG分析获得显著富集(P<0.05)通路53条,疾病富集分析提示对303种疾病有治疗学意义(P<0.05),包括3种肺部相关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及哮喘),1种炎性疾病(感染/发炎);OMIM分析提示有92种疾病显著富集(P<0.05),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分析结果提示有4种疾病显著富集(P<0.05),均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川贝母的活性成分为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及 β-谷甾醇,主要治疗靶点为热休克蛋白HSP90AA1基因、转录因子AP-1(JUN)及半胱天冬酶3(CASP3),治疗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药物结合等分子功能及突触后膜、质膜及细胞连接等细胞组分,药物反应、胆碱能突触传递及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耦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刺激神经组织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或)钙信号通路等机制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