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伤》 >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

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

         

摘要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88例,因失访而实际获完整临床资料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20~40(30.55±5.21)岁;病程1~42(14.21±7.38)个月.86例分为两组,44例采用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次/周,对照组3次/周,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痛量表(NPQ)评分(并计算百分率)、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椎生理曲度D值,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同时要求患者注意纠正日常不良姿势,睡觉保持低枕位,每日早、晚用高低适中的柱形枕置于颈后,颈椎后伸状态下平睡0.5 h.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颈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均显著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3周结束及1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颈痛NP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痛NPQ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3.6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964,P=0.012);两组颈椎活动度的RO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40.32,P=0.000),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并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1,P=0.734).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 (32/42,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安全性较好,是治疗症状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