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伤》 >机器人辅助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

机器人辅助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

         

摘要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Ⅲ期Kümmell's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60~81(69.1±8.3)岁;Ⅱ期9例,Ⅲ期11例,均为单椎体病变;T113例,T125例,L18例,L23例,L31例;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根据术后CT二维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及裂隙内骨水泥填充、渗漏情况。并对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3个时间点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侧位X线片的后凸Cobb角、病椎楔形角、椎体前后缘高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6(16.0±5.1)个月。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8~160(122±24)min,术中出血量25~95(45±20)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共置入螺钉120枚,按照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定螺钉置入情况,A级111枚,B级9枚。术后CT提示病椎内裂隙骨水泥填充良好,4例患者病椎骨水泥渗漏。术前VAS、ODI分别为(6.05±0.18)分、(71.10±5.37)%,术后1周为(2.05±0.14)分、(18.57±2.77)%,末次随访为(1.35±0.11)分、(15.71±2.12)%,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缘高度术后1周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术后出现谵妄,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2个月出现远端椎弓根螺钉断裂,术后8个月病椎骨水泥团块碎裂移位,后凸畸形加重,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早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手术时间较长,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