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小梁切除术后应用激光断线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小梁切除术后应用激光断线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应用激光巩膜断线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6年2月-2019年2月行小梁切除手术的各类青光眼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激光断线28例(30只眼);B组:调整缝线28例(30只眼);C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0例(30只眼),分析比较3组病例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视盘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随访6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3.404,P=0.002,tB组=4.129,P=0.000,tC组=4.167,P=0.000).(2)眼压:术后6个月3组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24.196,tB组=22.661,tC组=22.420,均P=0.000).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视野及RNFL厚度:术后6个月3组患者视野及RNFL厚度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B组为16.67%,C组为33.33%.3组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磨痛症状:A组术后磨痛症状发生率为6.67%;B组为70.00%;C组为10.00%.3组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3,P=0.000),A组与B组组间比较(x2=24.452,P=0.000),B组与C组组间比较(x2=22.500,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后应用激光断线术与巩膜瓣两侧调整缝线均可以通过定量控制滤过,减少浅前房的发生.而激光断线技术在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方面更具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