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重建大学的理性批判精神

重建大学的理性批判精神

         

摘要

陈颖在《江苏高教》第1期撰文认为,大学的批判精神是传统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的本质所在,它决定了大学对高深学问和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贯追求。大学是从事社会批判的中心,大学天生具有表示异议的倾向,批判精神的存在,使大学成为现存社会秩序的一种有效的制衡力量,同时,大学严肃而富有理智的批判,又为大学处理内外部关系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大学批判精神也成为大学自身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内在源泉。然而,随着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大学的控制,大学走出“象牙塔”,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地承担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大学卷入社会漩涡中一,成为社会“服务站”的当下,其批判精神却日益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越来越畏上和唯上,大学越来越热衷于追求功利。“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中众多“伪批判”的堆积,不但无法使大学承担起其社会批判功能,反而破坏了大学赖以生长的内、外部环境,损坏了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根基。就大学和政府的关系而言,大学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和庇护。越来越倾向于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将现实社会的目标混同于大学的目标,大学激励人类创新、推动人类自身解放和实现远大理想的目标逐渐被淡化。就大学的内部关系而言,丧失了批判精神的大学,面临着失去其文化的创新动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的危险,学术自由只能成为“有限的”自由,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制逐渐失去活力。长此以往,大学将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因此,只有重建大学的批判精神,不断张扬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所需要和倡导的强有力的精神和价值资源,才能促使大学时刻保持清醒,不断超越来自现实社会的种种诱惑,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恰当地协调大学与政府、社会以及大学内部的各种关系。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才能有根基、有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