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陶瓷研究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雍正桃纹饰文化工艺鉴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雍正桃纹饰文化工艺鉴赏

             

摘要

民间常用面制桃形,以示祝寿,已成为较普遍的民俗。桃是我国除黑龙江外,其它各地都可广泛栽培的常见水果。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桃不仅可供食用,中医里桃仁、桃花、桃叶、桃树胶均能入药,说明桃对人类日常生活很有贡献。桃在民俗中与寿相联,称寿桃,以表示长寿。原为蟠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桃。《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千里”。因为蟠屈,故称蟠桃。桃原产于我国,起源甚早。春秋时代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不少关于桃的歌咏,如“何彼弄矣,华如桃李”,桃传入印度和波斯,又传入希腊和罗马,故古希腊植物学家希阿弗莱士称之为“波斯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