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书与画》 >从大盂鼎和大克鼎传世善本看潘祖荫的吉金收藏

从大盂鼎和大克鼎传世善本看潘祖荫的吉金收藏

         

摘要

金石学虽然始于宋代,但从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钟鼎彝器来看,宋代流传至今的"传世器"数量极少,绝大多数是清代乾嘉以后陆续出土发现,再结合上海图书馆"吉金"拓片来分析,钟鼎彝器收藏者与"吉金"拓片收藏者大致是重叠的,而且都活跃在同时期的金石朋友圈中.在粗略统计清代"吉金"原器和拓片的收藏家群体后,不难看出,其中一部分也是碑帖收藏者,但仍有一大部分碑帖收藏家不在这一群体中,由此可见,"金石"收藏圈有既独立又重合的现象,以独立为主,重合为辅,"金""石"收藏基本沿着两个并行的轨道在发展,"金"类收藏者人数少,参与者大多是高端人群,"石"类收藏者人数多,带有平民化倾向,类似于花费不高,乐趣多多的"农家乐",故碑刻一般美称为"乐石",两者合一就是"吉金乐石".

著录项

  • 来源
    《书与画》 |2020年第3期|21-26|共6页
  • 作者

    仲威;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