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多样性》 >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

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

             

摘要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集于黄海海州湾海域的真鲷野生群体和经过2代人工繁育的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遗传变异研究.分析检测了2个群体各50个样本肌肉和肝脏组织的13种同工酶共20个基因位点,其中MDH-a、GPI、PGM等10个位点为多态位点,ME和EST-b为变异程度比较高的位点.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和25%(P0.95);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41±0.044和0.095±0.043.结果表明,真鲷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拥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变异水平,但是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比野生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亲鱼数量少所致.比较了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的结果.将此两种技术相结合在鱼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具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