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家之友》 >马蹄秆枯病的防治

马蹄秆枯病的防治

         

摘要

马蹄秆枯病,俗称“马蹄瘟”,系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盘柱孢属真菌。该病主要为害马蹄的叶鞘、茎秆、花器等部位。茎秆染病后,初生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病茎变软凹陷,其上生小黑点,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病斑会扩展愈合,导致茎秆枯死倒伏。马蹄秆枯病的田间发病率一般为25%~50%,重的可达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已成为影响马蹄发展的重要因素。马蹄的全生育期都可发病。9月~10月是马蹄秆枯病的流行高峰期。温湿度是影响该病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在适温条件下,湿度则是其流行的决定因素。温度在18~30℃之间都能满足病菌的生长发育,雨水多、雾露重的天气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田间的病残体和带菌的球茎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马蹄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病菌由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灌溉水等途径传播进行反复侵染。根据马蹄秆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提出如下的防治措施。1、烧毁病秆在采收前,应割去马蹄茎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