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生活》 >中国画构图在高浮雕上的应用

中国画构图在高浮雕上的应用

         

摘要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形式”这个深厚的土壤。中国几千年的绘画传统与具有1500多年的石雕艺术同是古老灿烂的文化瑰宝,同出一源。虽然它们所选用的材料、工具、手段不同:一个是用宣纸、毛笔、颜料、墨在平面上勾勒渲染产生特有的线条美感和笔墨韵味;另一个则是以绚丽多彩的石料,经过立体的凿、刻、磨形成独特的刀法韵味与石质美感。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装饰效果,大有同工异曲之处。30年来我在创作研究寿山石雕艺术实践中,不断吸收、借鉴中国画构图原理与方法,为“高浮雕”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增进了技艺,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空白处理空白是中国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留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主要是留一个空间给主体,让其有自由活动的余地,这是景象的空间,它不是“虚无”,而是“藏境”,类似音乐中的休止符,起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对空白有精辟的见解:“作画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空白”是构图中的“活眼”。清代华琳对构图的“空白”提出:“于通幅之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宽阔之则所懈而散……则通体之空白,亦通体之龙脉矣”。认为“空白”是整幅画的“龙脉”。数千年来,空白成为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也非常适用于“高浮雕”创作。“高浮雕”是利用寿山石特有的自然质料其外层(俗称石皮)与里层(俗称石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色块分布(巧色)以及线条走势(纹里格痕)这些天然形成的固有特点进行艺术加工创作。通常是把石料整形后置于案头,反复细心观察,运用中国画构图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视石料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