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达托霉素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达托霉素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达托霉素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截至2017年1月),收集期刊文献报道的达托霉素致横纹肌溶解症病例,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共收集到达托霉素致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0例,8例有性别、年龄记录,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4~70岁、平均54岁;10例既往均无肌肉疼痛或不适的病史。4例患者达托霉素实际用药剂量未超过说明书要求最大剂量(5~6 mg·kg-1·24 h-1);6例实际用药剂量高于说明书要求(分别为7.2 mg·kg-1·48 h-1、8 mg·kg-1·24 h-1、6 mg·kg-1·12 h-1、10 mg·kg-1·24 h-1及6.5 mg·kg-1·24 h-1);1例达托霉素用量记录为500 mg·24 h-1,因病历中未记录患者体重,无法评价用药剂量是否合理。10例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时间为用药后2~16 d,平均8 d。临床主要表现为肌痛(8例)、肌无力(6例)、肌球蛋白尿(2例)等;血清CK水平均异常升高,为1 754~25 234 U/L,平均(13 044±8 351)U/L。9例患者有联用药物记录,其中联用1、2、3种药物者各2例,5种者1例,8种者2例;联用药物包括降脂药、抗生素、降糖药及抗病毒药物等。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后均停用达托霉素并给予对症治疗,4例患者5~18 d后血清CK水平恢复正常;5例3~14 d后血清CK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由1 754~25 234 U/L降至125~7 647 U/L);1例仅简单记录为血清CK恢复正常。3例患者在停药5~14 d症状缓解,7例患者未提及具体时间。9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1例为可能;2例横纹肌溶解的发生可能与给药频率相关。结论达托霉素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给药频率可能是其相关危险因素。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血清CK水平可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