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时较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早)或成对室早发生率87%,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45%[1]。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如何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慢性心衰心源性猝死率很高,占其总死亡率的50%~60%。防治慢性心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确切降低心源性猝死率,还有待于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旨在从“机械-电反馈”,心肌微小纤维化所引起的“电负荷改变”、心肌钾通道下调所引起的“电不稳定”,以及“电重构”四个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综述慢性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