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冈底斯曲水岩基岩浆混合:来自暗色岩浆包体角闪石显微结构的证据

冈底斯曲水岩基岩浆混合:来自暗色岩浆包体角闪石显微结构的证据

         

摘要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其形成过程主要受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和新生代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控制,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深化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曲水岩基位于冈底斯岩浆带中段,介于拉萨和曲水之间,主要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岩基花岗质岩体中包含大量暗色岩浆包体,包体产出状态有同侵位岩墙、包体墙、包体群等,表明岩浆混杂与混合现象.前人关于曲水岩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很多进展,比如,发现这些暗色岩浆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结晶时代,主要集中在55~45Ma.但是,关于曲水岩基形成在俯冲背景还是碰撞背景还存在着争论.这些广泛分布的暗色岩浆包体和寄主岩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岩浆混合过程还需要精细的矿物学工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野外岩性分布、暗色岩浆包体出露形态的基础上,重点选择花岗闪长质寄主岩和其中的暗色岩浆包体中的角闪石进行矿物显微结构和构造的分析,并结合电子探针数据,以探求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过程.我们初步认为曲水岩基的形成经历两期混合过程:早期的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端元在深部的混合;晚期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后的中性岩浆爆破、上升,并继续与酸性岩浆混合.此外,曲水岩基形成于俯冲到碰撞的转换过程,受控于俯冲板片作用所产生的弧型岩浆和板片回旋及稍后的断离所产生的地幔岩浆双重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20年第10期|3063-3080|共18页
  • 作者单位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511458;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511458;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51145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矿物的鉴定及分析;角闪石族;
  • 关键词

    角闪石显微结构; 暗色岩浆包体; 岩浆混杂; 岩浆混合; 曲水岩基; 冈底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