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四川红格层状侵入体中角闪石和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四川红格层状侵入体中角闪石和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摘要

红格层状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最大的赋存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角闪(磁铁)辉石岩和角闪(磁铁)橄辉岩中角闪石含量高达5% ~15%,远远高于区内其他含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岩体中角闪石呈嵌晶状结构,且具有均一干涉色,暗示其为岩浆成因,而非热液蚀变的产物.此外,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含量(10.5% ~ 12.0%)、高Al/Si (0.30~0.37)和Mg/(Fe3+ +Fe2++VIAl)比值(1.69 ~2.63)以及低Si/(Si+ Ti+ Al)比值(0.69 ~0.74),进一步表明其是直接从幔源基性岩浆中结晶形成的.金云母高MgO含量(18.7% ~22.9%)的特征也说明其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角闪石和金云母的成因与红格层状侵入体的地质背景相吻合,为探讨红格岩体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根据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及其化学式计算得到岩体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1000~ 1100℃,结晶压力小于2.2kbar,结晶时的氧逸度范围在NNO-0.55到NNO+ 0.73之间.矿物结构关系指示岩体的磁铁矿结晶早于角闪石,因此,结合MELTs模拟计算,认为红格岩体钒钛磁铁矿矿层的形成温度为1100~ 1165℃,氧逸度高于NNO+ 0.73.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自下而上,角闪石的Fe3+/(Fe3+ +/Fe2+)比值以及全岩Fe3+/Fe2+和Mr/(Mt+ Ilm)比值有规律地逐渐降低,而磁铁矿V2O3含量逐渐升高,这些特征说明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导致氧逸度逐渐降低.而上部岩相带IX旋回全岩Fe3+/Fe2+和Mt/(Mt+ Ilm)比值自底部到顶部随着磁铁矿V2O3含量的降低而升高,显示出与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IX旋回在分离结晶过程中氧逸度是逐渐升高的,可能是受上部岩相带富P2 O5母岩浆的制约.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14年第5期|1457-1471|共1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成都611130;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成都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角闪石族;云母族;
  • 关键词

    角闪石; 金云母; 温度; 压力; 氧逸度; 红格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