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红格地区庙子沟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6h】

四川红格地区庙子沟钒钛磁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4.1 与地幔柱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

1.4.2 钒钛磁铁矿床研究

1.4.3 攀西地区矿床研究

1.5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1 主要工作量

1.7.2 主要进展

第2章 区域及矿区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结晶基底地层

2.1.2 盖层

2.1.3 矿区地层

2.2 构造

2.2.1 大地构造位置

2.2.2 区域构造

2.2.3 矿区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3.3 矿区岩浆岩

2.3.4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特征

2.4 矿产

2.4.1 区域矿产类型

2.4.2 区域矿产特征

2.5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床赋矿层位及与围岩的关系

3.1.1 矿床赋矿层位

3.1.2 矿床与围岩的关系

3.2 矿体特征

3.2.2 辉长岩下含矿层(v3)矿体特征

3.2.5 橄辉岩上含矿层(σφ1)矿体特征

3.3.1 矿石的颜色

3.3.2 矿石的结构

3.3.3 矿石的构造

3.3.4 矿石的物质成分

3.3.5 矿石的化学成分

3.3.6 矿石类型

第4章 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

4.1 矿床控制因素

4.1.1 构造因素

4.1.2 围岩因素

4.1.3 岩体分异作用因素

4.1.4 矿体矿物成分因素

4.2 成矿机制

4.2.1 成矿物质来源

4.2.2 成矿温压条件

4.2.3 成矿过程及机制

第5章 区域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5.1 找矿标志及模型

5.1.1 找矿标志

5.1.2 找矿模型

5.2 找矿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之一,区内以发育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床和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特色,包括攀枝花、红格、新街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庙子沟钒钛磁铁矿床位于红格地区的北部,矿床的形成与红格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红格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之中。
  区内南北向延伸的昔格达断裂带明显控制了红格岩体的侵位。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侵入时间为260Ma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相近,表明两者是在同一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下形成的,是岩浆演化过程中同源异相的产物。
  岩体具有富铁、钛,贫硅、碱的地球化学特征。从下部向顶部,岩石表现出从富镁向富铁、富碱的演化,总稀土含量逐渐增加的演化趋势,说明岩体属于正常结晶分异演化趋势。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初始比值(0.7057~0.7076)和较低的εNd(t)值(-2.82~-0.07),表明成矿岩体的源岩可能是混染了地壳物质的幔源岩浆。
  庙子沟矿床的钒钛磁铁矿体主要发育在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性和韵律旋回性的特征。含矿岩体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橄辉岩相带、辉石岩相带和辉长岩相带,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含矿层:橄辉岩下含矿层、橄辉岩上含矿层、辉石岩中下含矿层、辉石岩上含矿层、辉长岩下含矿层和辉长岩中含矿层。其中主要的含矿层位于层状岩体中部的辉石岩相带中。
  庙子沟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可能与岩浆分离结晶和多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富矿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造就了多层矿体发育的特征,每一各含矿层对应着一次岩浆活动,并在每次岩浆活动的早期阶段形成钒钛磁铁矿体。
  以庙子沟矿床为代表的攀西地区与钒钛磁铁矿床有关的岩体主要为规模较大的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岩,岩体分异良好,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富铁、富钛,相对贫硅的特征。南北向断裂构造明显控制了含矿岩体的分布。在空间上,含矿岩体沿南北向具有等距分布的特征。
  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的研究,指示包括河口~菜园子东西褶皱系及盐边荒田复背斜的东西向成矿带、金河弧形断裂成矿带以及安宁河断陷谷成矿带潘家田-黑谷田一带可能为区内找矿的重点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