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的限定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的限定

         

摘要

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印支期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发生了山根减薄,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拆沉或中-下地壳的塑性流动.为了检验大别造山带是否在造山后发生过中-下地壳流动,本次工作从对比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大别造山带及洪镇、月山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同样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东侧的徐桥岩体开展地球化学研究,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是否经历过中-下地壳流动提供证据.本次工作对徐桥岩体的研究表明,该岩体侵位时间为127Ma左右;具有较高的SiO2和全碱含量;明显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中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徐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带东侧的月山岩体类似,且与下扬子地区沿江地区侵入岩基本一致.但同样位于造山带东侧的洪镇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月山、徐桥岩体明显不同,而与大别造山带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推断洪镇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为大别造山带加厚的地壳.而大别造山带东侧出现造山带地壳物质的现象表明造山带在造山后发生过地壳的塑形流动.由于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穿过郯庐断裂带南段,表明郯庐断裂带造山后大规模左行平移事件应发生于大别造山带地壳流动变形之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