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养殖水环境对中华绒螯蟹不同营养供给模式的响应

养殖水环境对中华绒螯蟹不同营养供给模式的响应

             

摘要

以初始体重为(9.67±0.47)g/只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在东太湖围养区27个独立网围(6m×5m×2.5m,20只蟹/格)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对各网围养殖水体的水化学指标、浮游生物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多样性,其中模式4(水草覆盖率为70%,螺蛳投放量为45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其中5月底前为7.5%,6月开始为5%)的养殖水体中的DO、CODCr、TP、TN、NH4+-N、NO2--N等水质指标值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水质标准,也显著优于网围外非养殖区(航道)的水质.浮游生物"指示群落"和"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模式4的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水质属于寡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水质影响作用的顺序为: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动物性饵料比例;将4个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CODCr、TP、TN、Ch1 α、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等因子与这些参数关系密切,筛选出有益于湖泊生态保护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适宜营养供给模式:水草覆盖率为66%-76%、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90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