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摘要

对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20a人工植被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样地包括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马占相思林和豆科混交林.结果表明:在个体数量上,豆混林与马占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它林分间差异明显(p<0.05);草坡土壤动物个体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在类群的丰富度上,豆混林显著(P<0.05)高于所有其它林分,但无论是林分之间抑或季节之间,其变化的幅度都明显比个体数小;根据DG指数,各人工林可明显分为豆混林(Ⅰ)、马占林(Ⅱ)和荷混林(Ⅲ)、针叶林(Ⅲ)、草坡(Ⅲ)3个层次.季节的差异很明显,湿季各项指标都低于干季.土壤表层各项指标的绝对值都与F2、F3层有极显著的差别(p<0.01),而F2、F3层之间却非常接近.长角跳虫科、鳞跳虫科、蚁科、康虫八科、蟹蛛科、巨蟹蛛科、球蛛科、鞘翅幼虫和半翅幼虫与群落总体特征(DG指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准(p<0.05).DG指数在反映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05年第7期|1670-1677|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鼎湖,52607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鼎湖,52607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鼎湖,52607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鼎湖,52607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肇,庆鼎湖,526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动物群落;
  • 关键词

    鹤山; 人工林; 恢复; 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