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摘要

2001年9月和2003年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2003年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性畸变率均为100%,但雌/雄性比仍大于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桶形芋螺有S3b、S3c、 S4、S·4、S5b、S5c,而菖蒲芋螺有S1c、S3b、S4、S·4、S6b.2003年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种群RPSI为53.8%,VDSI高达4.9,雌性不育率达44.0%.2001年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RPSI虽然只有14.7%,但性畸率为100%,VDSI也达4.1%.由此可见,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结合起来,便可相互补充,能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有机锡污染的现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