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摘要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以及饱和导水率普遍较高,表层(0-20cm)均值依次为1.38 g cm-3、44.2%和1.46mm min-1,而土壤总孔隙度与粘粒含量则较低,表层均值分别为45.6%和2.4%,反映了研究区土壤荒漠化的严峻现状,其中北坡(迎风坡)表现尤为严重.与农田相比,采用自然弃耕、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恢复次生天然草地等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随着恢复时间(1-30a)的延长,这种效应会进一步增强.通过种植人工草地并使其自然恢复为次生天然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直接种植柠条灌丛和自然弃耕等模式.但是,短期内(<30a)植被恢复对土壤颗粒组成、比重等物理性状无显著影响,意味着土壤一旦出现沙化将很难逆转.从对植被恢复响应的敏感性而言,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指标.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0年第16期|4306-4316|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北京,10008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土壤沙化; 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