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生态学报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摘要

于2006年9月和2007年5月对乐清湾5条潮间带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3种,其中软体动物40种,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4种,棘皮动物9种,其它动物15种.从季节来看,物种数秋季(81种)高于春季(68种),但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春季(分别为(91.90±59.14)g/m2和(1541±1261.41)个/m2)明显高于秋季(29.20±22.20)g/m2和(201±52.97)个/m2);春季以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Reeve)]幼体、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Benson)]、婆罗囊螺[Retusa(Coleophysis)boenensis(A.Adams)]、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 H.et A.Adams]为主要优势种,而秋季以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彩虹明樱蛤、淡水泥蟹[Ilyoplax tansuiensis Sakai]、巢沙蚕[Diopatra neapolitana DelleChiaje]为主要优势种,说明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各断面的Shannon-Winner指数(H')为2.34-3.31,平均为2.85±0.35;Margalef'S species richness指数(d)为3.02-6.42,平均为4.29±1.10;Pielou'S evenness指数(J')为0.46±0.73,平均为0.62±0.09.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群落结构已受到中度于扰,稳定性差.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向次生型群落转化,原因可能与过度采捕、生境恶化、海岸工程以及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2011年第4期|954-963|共10页
  •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325005;

    温州医学院,温州,32503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乐清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优势度; 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